《白杨》教案

时间:2025-07-13 20:17:12
《白杨》教案集锦9篇

《白杨》教案集锦9篇

作为一名老师,就有可能用到教案,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,进而选择科学、恰当的教学方法。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!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白杨》教案9篇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
《白杨》教案 篇1

教学目标

1、学会读懂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,初步培养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。

2、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。

3、了解问句的三种类型。

4、初步培养学生热爱边疆,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。

教学时间 2课时

教学重点 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。

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。

第一课时

教学要点

提示课题初读课文,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;自学生字新词,学习第1段。

教学过程

一、审题。

1、揭题读题。你见过的白杨是长在什么地方的?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白杨是长在戈壁滩的(简介大戈壁)

2、设置悬念。课文围绕白杨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呢?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搞清它。

二、初读课文,感知大意。

1、按要求自学课文。

(1)一边读课文,一边想一想: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?

(2)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。

(3)划出不懂的地方。

2、检查自学情况。

(1)先指名几个同学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。再进行归纳: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新疆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。

(2)生字新词的检查,重点放在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。如浑黄一体,可联系前面的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来理解。

(3)指名读课文,及时进行讲评。

(4)质疑问难。

三、学习第一段。

1、第1自然段:这一段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环境?你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?

2、第2、3自然段:这是一个自问自答从哪儿可以看出白杨树很多?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指的是什么?

3、用虽然--但是--来说说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。(例:虽然环境十分恶劣,但是白杨树长得高大挺拔。)

4、指导朗读,加深理解。

四、课堂练习。

课后习题4。

第二课时

教学要点

学习学习提示;读懂第2、3段,总结全文,。

教学过程

一、听写词语(课后习题4)

二、学习学习提示。

(1)默读学习提示:它告诉我们读懂句子里含着的意思的方法是什么?

(2)强化对方法的理解:这种方法分成哪两个步骤来进行?

三、学习第二段。

1、默读思考。

(1)一位旅客和卫士各指的是谁?你是怎么知道的?

(2)从哥哥和小妹妹的谈话中可以看出白杨外形特点是什么?

(3)从字面上看。爸爸介绍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?

2、交流自学情况,及时给予评价。

3、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。完成课后习题2。

4、朗读指导。

四、学习第三段。

1、作者连用了几个只晓得?把它们划出来。并认真读这些句子,体会这样写的好处。

2、现在孩子们认识到了白杨的哪些优秀品质?

3、课文的最后一句话,从字面上看是讲什么的?联系上下文想它所含着的意思是什么?

五、总结全文。

1、课文中的爸爸是怎么样的人?

2、你认为作者哪些地方写得好?(随机进行朗读指导)。

3、交流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,

六、课堂作业。

1、填空。

在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中,一棵高大的白杨树实际上指的是( );几棵小树指是( );风沙指的是( )。

2、完成课后练习。

参考资料:

一、关于课后习题

1、第1题:概括地说,是荒凉而恶劣的环境。具体见第1自然段。

2、第2题:第(1)句为哪里需要它。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,发芽,长出茁壮的枝干;第(2)句为不管是遇到风沙还是雨雪,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,它总是那么直,那么坚强。

3、第3题:第(1)句是有疑而问;第(2)句是自问自答;第(3)句是无疑而问,是用反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,即没有这么大的伞。

《白杨》教案 篇2

【教学目标】

1、会写“晰 伞”等五个字,理解“戈壁、茫茫、清晰、浑黄一体、高大挺秀、分辩、介绍、抚摸、表达、深思”等词语。

2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背诵课文。

3、抓住重点词、句、段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,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。

【教学重点】

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,懂得爸爸的心愿。

【教学准备】

1、课件: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。理解白杨特点和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。

2、配乐朗读录音带。

【教学时间】

两课时。

【教学过程】

第一课时

一、谈话引入,检查预习

1、出示彩图,揭示课题,释题。

2、检查预习情况,朗读课文,注意读准字音。

3、听配乐朗读录音带。

二、默读课文,初晓大意

三、同学自学课文,出示自学考虑题

1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?白杨树是什么样的?

2、爸爸是怎样向小朋友介绍白杨树的?

3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?

四、再读课文,理清结构

1、同学试着给文章分段,用铅笔标示。

2、同学讨论,说出自身的分段并说明理由。假如有分歧,可以再讨论。

第一段,从开头到“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”,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,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。

第二段,从“一位旅客”到“也不动摇”,讲爸爸向小朋友们介绍白杨的特点。

第三段,从“爸爸只是向小朋友们介绍白杨树吗”到“那么高大”,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达自身的心。

第四段,是最后一个自然段,讲小朋友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,扎根边疆,茁壮生长。

五、自由朗读课文,同学质疑问难

六、练习

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。同学有分歧,再读再讨论。

第二课时

一、激情导入

1、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,师: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?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,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,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?齐读第一自 ……此处隐藏11480个字……p>白杨树和爸爸有着相同的本质特点,他们不怕环境的恶劣,默默的为大地和人类奉献着自己的一切,作者借助白杨的这个特点,明写白杨,暗写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边疆戍卫者。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,借物喻人。

(明确什么是托物言志,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)

四、感情朗读收束全文

带着对白杨树的赞叹,对边疆戍卫者的敬意,对西部未来的憧憬,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之中,去感受这种真真切切的奉献精神吧。指名感情朗读课文。边读边再一次感受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好吗?

【以读启思,读中体验,读中表达情感】

《白杨》教案 篇8

案例背景:

《白杨》被安排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(北京版普通)教材中,本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白杨的特点,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,扎根边疆,建设边疆的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。其中,我把了解白杨的特点,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,扎根边疆,建设边疆的感情作为教学重点。体会爸爸对下一代的希望作为教学难点。本课文典型的特点就是借物喻人,以神态描写为主线,结构全,在课文中几次出现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。为了突破重难点,我设计了让学生扎住不同人物对白杨树的特点的理解,从而发现几个人对白杨树认识的不同,进一步了解“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”,从而抓住课文的重点。与此同时,让学生划出爸爸神态的变化,重点体会两个“沉思”,从而突破难点。

课程片段:

生:齐读下列词语

戈壁、抚摸、介绍、表白、叙说、昏黄一体、高大挺秀、

师:高大挺秀什么意思?

生:高又大。

生:应该是向上的。

师:在本课文中“高大挺秀”是用来形容什么的?

生:读文中句子“每隔几秒钟,从窗口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。”是作者对白杨树的描写。

师:我们能把高大挺秀换一个词语吗?

生:高大挺拔。

师:非常好!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两个词语,体会这两个词语的不同。

生:高大挺秀有秀气的意思,应该是说白杨树长得比较细又高。

生:高大挺拔更强调向上。

师:同学们说得非常好,不同的词语所描写的特点各有不同,那你们见过白杨树吗?白杨树留给你们怎样的印象?你觉得这两个词语那个更贴切,或者用别的词语来形容。

生:……

师:同学们,这是白杨树留给你们的印象。那文中的主人公分别对白杨树有怎样的印象呢?请你拿笔用“——”划出白杨树的特点。

生:(默读课文,动笔划。)

汇报:作者: 高大挺秀

儿子和小女儿: 高 大 直

爸爸: 直、高 生命力强、适应能力强 坚强

师:分别读一读这四个人对白杨树特点的不同理解,有什么不同?

生:作者、儿子和女儿说的是白杨的外表,而爸爸不是。

师:那爸爸说的是白杨的哪些方面呢?

生:(读第十三自然段)体会爸爸说的话。

……

(结合第1、15、16自然段理解爸爸的话。)

……

(读第十七自然段,体会“借物喻人”的说法。)

……

(找到文中两次出现的“沉思”,进一步体会爸爸两次沉思的不同,加深对文中重难点的理解。)

分析:

为了让学生从抓住白杨的特点来理解课文,我从两个词语的区别,引出对白杨树的特点的描写。然后从不同人的不同角度归纳白杨树的特点,包括学生对白杨树的印象,从而体会爸爸的描述的不同,了解爸爸话语中的深刻含义,从而让孩子们体会到爸爸服从祖国需要,扎根边疆,建设边疆的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。这样的设计轻松的把学生带入课文情景中来,开始探索白杨树的特点,体会父亲的话。

《白杨》教案 篇9

教学目标

知识与能力:理解课文,学习边疆建设者的扎根边疆、建设边疆的高尚品质。背诵指定的段落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、语言表达能力。

过程与方法:让学生主动学习,合作探究。

情感与价值观: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边疆建设者的高尚品质。

教学重点

理解课文,背诵指定的段落。

教学难点

理解“爸爸”的话。

教学方法

自主、合作、探究

教学用具

多媒体

定向示标

1、导语

3月12日是什么节日?你在这一天做了什么?想到了什么?(一分钟演讲)那么,白杨树还有什么特点呢?好!让我们一起走进白杨的世界。板书:白杨

2、复习

检测题。适当点拨,回答:2分钟

(1)白杨,又叫( )、( )。在我国( )广泛种植,文中的白杨生长在( )。

(2)课文写一位在( )工作的父亲,向( )介绍( )的事。

3、示标。

(1)理解课文,学习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、建设边疆的高尚品质。

(2)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指定的段落。

(3)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。读、记:1分钟。

自学指导一:

思考题一:白杨树有什么特点?

自学方法:

1、画出描写白杨树的句子。

2、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白杨树的特点。

3、各种形式的朗读。

导学释疑一:汇报:

1、逐句理解“爸爸”的话。抓住“从来”、“哪儿……”等词理解白杨的特点。

2、多媒体演示:戈壁滩。

3、各种形式的朗读。

老师适当点拨,学生汇报。板书:适应性强,坚强不屈。6分钟。

自学指导二:

思考题二:“爸爸”的心愿是什么?

自学方法:

1、画出你们知道的,推想你们不知道的。

2、此时,你学会了什么?老师巡视,学生自学讨论。2分钟。

导学释疑二:

汇报:

1、读学生们知道的段落。

2、交流学生们不知道的。

3、揭示出“爸爸”的心愿。

4、再读“爸爸”的话。老师点拨。板书:扎根边疆,建设边疆。5分钟。

自学指导三:

思考题三:“爸爸”望着白杨树,为什么又微笑呢?

自学方法:读最后一自然段,边读边想。老师巡视,学生自学讨论。2分钟

导学释疑三:

汇报:

1、微笑的原因。

2、你想对“爸爸”说什么?

3、“爸爸”只是在赞美白杨树吗?老师点拨。画小白杨,板书:借物喻人。3分钟。

合作探究:

个人—小组—师生 老师点拨,解答疑难。4分钟。

自主测评

1、事物—做人的道理

白杨—无私奉献

蜡烛—……

……—……老师点拨。练习。10分钟。

2、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喜欢的段落。

3、说一说这节课的感受和收获。

《《白杨》教案集锦9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