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

时间:2025-07-07 22:15:56
【热】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

【热】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

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,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,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,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。教案应该怎么写呢?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
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1

活动目标

1、知道迎春花是春天最早开的花,了解迎春花的特征。

2、学习制作迎春花,在室内布置初春的景色。

活动准备

1、图片:迎春花7

2、课件:迎春花的变化

3、柳条枝(或绿色皱纹纸)黄色皱纹纸、胶棒等。

活动过程

一、观察迎春花

1、出示图片—迎春花4

引导幼儿观察讲述迎春花

(1)这是什么花?迎春花长的是什么样的?它的叶子长得是什么样的?/

(2)迎春花的花朵长在什么地方?迎春花有几片花瓣?

枝条长得怎么样?枝条上除了花朵还有什么?

2、为什么叫迎春花?

教师:因为它是春天里开的最早的.花,所以叫它迎春花。

迎春花的花朵长在枝条上,有5片花瓣,枝条弯弯地垂向地面。

枝条上开了很多花朵,它和别的花不一样,是先开花后长叶子,

枝条上除了花还有花叶,叶子是绿色的,细小的。

3、课件:观察迎春花的变化

二、制作迎春花

1、教师:今天我们让迎春花开在我们的教室好吗?

2、介绍制作迎春花的方法

观察迎春花

--把5~6瓣花瓣用浆糊粘在一起

--把花瓣再贴到枝条上。

制作的时候要小心,不要把花瓣掉到地上。

3、幼儿制作

三、布置迎春展

教师和幼儿一起用制作好的迎春花布置教室。

大班刮画:家乡的夜景

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2

一、设计背景

升入大班后,孩子们更加热衷于美术活动了,他们喜欢把看到的动画形象画下来,他们喜欢请同伴当模特,为好朋友画像,他们喜欢用五彩的颜色描绘心中的梦想,他们喜欢……这些都表明,大班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构图、造型能力,而且对美术活动充满了浓厚的兴趣。

《纲要》中指出,幼儿美术教育也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启蒙教育,而幼儿审美愉悦又包括感受美、发现美、创造性地表现美。当孩子们能够饶有兴趣地描绘周围生活的时候,我们有意识地拓宽孩子的观察视野,把一些中外名家、名师的绘画大作引入我们的课堂,比如,米罗的'《太阳也跳舞》、梵高的《向日葵》、毕加索的《哭泣的女人》等等。这些绘画大师的作品色彩鲜艳、画面清晰、生动活泼,富有童真、童趣,符合孩子的审美情趣,备受孩子青睐。尤其是米罗的作品《太阳也跳舞》(图片附后),他用明亮的色彩、有趣的图形符号向孩子们展现了一副生动的艺术画面,可以引起孩子们的视觉共鸣,让孩子在色彩和造型上得到启迪,从而为孩子开启更为宽广的绘画之路。

二、活动目标

1、通过欣赏与分析作品,感受米罗作品的童真、童趣,试着模仿作品中的图形符号进行绘画创作。

2、在默画、比画的过程中,发现《太阳也跳舞》在造型、用色上的特点。

3、在欣赏的过程中能手脑并用,乐意表达,乐意创作。

4、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,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。

5、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,喜欢装饰。

三、活动准备

PPT,幼儿绘画工具。

四、活动过程

(一)默画,初步欣赏作品。

1、快速欣赏绘画作品《太阳也跳舞》,体验名画带给自己的视觉冲击力。

提问:看到这幅画的第一眼你记住了什么?

2、再次欣赏作品,初步感受作品的形美、色美。

提问:画里都有什么?(色彩、图案、线条)

画里的造型像什么?

3、帮画起名。

提问:你想帮这幅画起个什么名字?为什么?

介绍画家给这幅画的命名。

4、情感体验。

提问:看了这幅画,心里有什么感觉?心情是什么样的?

5、默画,幼儿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画面展示在纸上。

(二)比画,感受作品在造型、用色上的特点。

1、展示孩子的作品,和画家的画比一比。

提问:你发现了什么?

有什么不一样?

通过比较,引导幼儿发现《太阳也跳舞》在图案、色彩上的特点,加深幼儿对这幅画的理解。

2、介绍画家,初步理解抽象画的含义。

3、介绍米罗的其他作品,感受米罗作品的童趣。

(三)添画,按照米罗作品的特点,幼儿试着模仿作品中的图形符号丰富画面。

五、课后反思

以往的美术欣赏活动,我们习惯于让孩子看看、说说、画画,形式很单一,感觉孩子的兴趣也不浓厚。因此,本次活动我设计了默画——比画——添画三个环节。每一环节中,我都遵循动静交替的原则,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教学方式,把教育目标分解成可以具体实施的一个个教育行为,寓教于乐,效果还是挺不错的。

这一完整的教学流程,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整合,比如,活动中整合了语言的内容,鼓励孩子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,把所看、所想能流畅的表述;活动中尤其注重细致观察能力的培养,观察色彩,观察造型,等等。

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3

活动目标:

1、在看看、说说、玩玩中大胆尝试用各种颜色作画,体会色彩的美。

2、让幼儿体验自主、独立、创造的能力。

3、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,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。

4、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。

5、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。

活动准备:

蓝、黑色卡纸、各色颜料、弹珠若干、绳子、毛巾、贴纸、剪刀、盒子

活动过程:

一、欣赏讨论

1、出示图片:

①这幅画我们看到过吗?

②这幅画里有什么?(星星、月亮、圆……)

③这幅画里的图形宝宝有什么不一样?

小结:颜色不一样,有的是黑色的,有的是红色的。大小不一样,有的大有的小。

④图画里的线宝宝在干什么?

小结:线宝宝们有的在滑滑梯、有的在舞蹈,玩的真开心。

二、感知交流

1、这幅画的名字叫什么你们知道吗?是谁画的呀?

小结:这幅画叫《星空》是米罗爷爷用图形宝宝、线宝宝还有颜料宝宝画出了自己心目中夜晚的天空。

2、夜晚的天空漂亮吗?

3、你们想一想有谁会来夜晚的天空中做客呢?

小结 ……此处隐藏13307个字……态如何去捕捉,如何用笔来表现有了一定的了解,人物的身体比例也有了进一步地认识。打算,在进行《我和我的朋友》绘画教学活动中,加强绘画要求:画出人物的正、侧及背面的形态。

我的思考:幼儿的绘画技能的提高必须是循序渐进的,在掌握了一样技能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绘画难度,相信幼儿更容易接受并掌握。

小百科:“妈妈”(拼音mā mā)是母亲的口语。“妈” 从造字上看,妈是形声字,从女,马声。本义是称呼母亲,重读仍为原义。

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14

活动目标:

1、学习“麦秆画”制作的一些简单技能,初步尝试用麦秆粘贴作画。

2、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作力,体验创作的乐趣,感受成功的喜悦。

3、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,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。

4、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,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。

活动准备:

1、麦秆、剪刀,双面胶、抹布和废纸篓。

2、范例作品。用麦秆编制的物件。

活动过程:

一、引题

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,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它是谁呀?(麦子)

1、小朋友来说说这些麦子有什么用?(作粮食,磨成粉做面包等)

2、那你觉得麦秆有什么用?(作燃料,作扫帚),还能用来做什么?(出示编制的麦秆编制品)。

3、麦秆是很有用的材料,很好玩,还可以派大用场,用来作画呢,我们一起用麦秆作画吧。

二、讲解,示范

1、出示范例图一:

请幼儿欣赏三幅作画步骤范例画,让幼儿说说三角形图案添几根变成什么?(幼儿讲述和想象)

2、出示的范例二:(粘有双面胶)

老师竖粘一麦秆,问:这可以变成什么?幼儿想象并说说长方形、正方形图案添几根变成什么?(幼儿讲述和想象)。(老师示范粘贴一电视机或冰箱)

3、出示麦秆组合范例画:

问: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把麦秆变成了什么?它们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?(幼儿讲述)

三、幼儿创作部分

1、让我们也来作一幅画吧,你准备在纸上面用各种图形变上一些什么东西?

2、请大家先想好画的内容,再自己挑一张喜欢的底板纸,然后请你剪下合适的长度,试试把图形先摆好。然后粘贴上去。现在我们就开始作画吧。

3、幼儿动手操作部分,老师巡回观察,适当指导和提醒。

4、请幼儿将作品完成后张贴起来,鼓励幼儿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作品。

四、师幼共评作品

1、老师先以大拇指为奖励,表明态度,再请幼儿一起作评委,自己将大拇指奖给自己最喜欢的作品。

a。(哇,大家的作品真棒呀,我最喜欢这幅画,它是由xx形和xx形组成的,这是谁的作品呀?老师说得对吗?真好,老师奖给你一个大拇指。)

b。(我也喜欢这幅作品,这是谁的作品呀?你喜欢麦秆画吗?真不错,老师也奖给你一个大拇指。)

c。(这幅作品也很棒,这是谁的作品呀?我们请小画家自己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吧。)(好,老师也奖给你一个大拇指。)

d。(哇,还有那么多的作品也想得到小朋友们的大拇指,你们仔细看看,你认为最棒,最喜欢的画在哪里?想好了就把拇指奖给这幅作品。4———6个幼儿为一次,分批奖大拇指,直至全部幼儿都奖好拇指)

2、幼儿一起评出最棒的小朋友们最喜欢的`作品,用相框标起来,将作品上墙展览作品。我们一起看看得大拇指最多的作品在哪里,一起把作品带到教室贴起来给大家欣赏吧!

活动反思:

本次活动我采用多媒体,使孩子们的视线立即集中到画面,一幅幅美丽的麦秸画映入他们的眼帘,孩子们不约而同的发出“哇!好美”的赞叹声,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观察兴趣。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着自己喜欢的画。孩子们大胆地发表了自己对艺术品的欣赏观点和对艺术的独特理解。接着,引导孩子们用麦秆作画的兴趣。放着优美音乐,让幼儿在老师为他们准备好的底版上制作麦杆画,意境非常地棒。在这个过程中,老师扮演的是配角,适当的给予帮助,如在孩子做的大树画面上,引导他添加一些简单事物等。使画面更丰富。最后讲评环节,我让孩子们介绍一下你的作品。你用麦秆做了什么?(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)在介绍自己或是他人作品的过程,也是小朋友的作品都很棒,想不想和你的作品合影留念呀?今天是我们小朋友第一次尝试做麦杆画,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,下次一定做得更好,我们把画拿到教室里布置出来吧!整个活动开展地比较有连贯性、多媒体的运用,起到了增强幼儿活动兴趣的作用,发挥了多媒体在教学里的互动效应,调动了孩子的参与性和积极性。麦秆和皱纸等的材料准备,放手让孩子操作,使孩子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,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创作。

本次活动在导入环节过于纠结,比较太多,教师的指导语还应加强,特别是幼儿操作的环节,教师的指导很重要,如何用语言进行指导是我下次活动要思考的。

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15

活动目标

1、欣赏作品中熊猫活泼可爱、憨厚传神的形态,感受作品中物和景的和谐关系。

2、感受画面的墨色变化,尝试用浓、淡墨表现熊猫。

3、能大胆表达对作品的感受,体验中国画的独特魅力。

活动准备 1、幼儿已观察过熊猫,了解熊猫的基本特征以及生活习性。

2、课件:吴作人的《熊猫竹石图》,多种动态的熊猫图片。

3、国画工具材料。

活动过程

1、教师播放课件,引导幼儿欣赏熊猫图。

(1)观察熊猫的外形特征。

教师:图上是什么?它们看上去怎么样?熊猫是什么颜色的?哪些地方是黑色的?哪些地方是白色的?它的耳朵是什么形状的?眼睛是什么形状的?像什么?它的四肢是什么样的?它的头和身体又是什么形状的?(幼儿观察、讨论)

教师小结:熊猫的头和身体是圆圆的,耳朵、眼睛和四肢是黑的,耳朵是半圆形,眼睛是椭圆形,眼睛排列起来像个八字。

(2)欣赏熊猫吃竹子、向前爬等不同动态图。

教师:这个熊猫在什么地方?它在干什么?

2、师幼共同讨论创作方法。

(1)教师:先画熊猫的什么地方?怎样才能画出细细的'线条?然后再画什么?

(2)教师小结:可用大白云淡墨画熊猫的头和身体轮廓;用浓墨两笔对按的方法画出耳朵和眼睛;用浓璺按和拖的方法画出四肢。

3、教师交代要求,幼儿创作。

(1)鼓励幼儿大胆画出不同动态的熊猫。

(2)教师:先想一想,你画的熊猫在干什么?在什么地方?

4、集体欣赏、交流,引导幼儿从熊猫外形特征和各种动态来评价作品。

教师:你喜欢哪幅作品?为什么?

参考资料

熊猫竹石图

这幅作品充分体现了吴作人水墨渗化的技法。图中的熊猫憨态可掬,形象生动,较适合大班幼儿欣赏。教学中可以引导幼儿先通过整体欣赏画面来感受熊猫的憨态、可爱,再重点欣赏画家独特的用墨方法。

《【热】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